何謂過敏
|
常見過敏源
|
過敏原理
|
過敏的影嚮
|
解決方法
最常見的過敏疾病
氣喘
過敏性鼻炎
鼻塞、鼻子癢、打噴嚏、流鼻水等
眼睛紅、癢(過敏性結膜炎)等
過敏性結膜炎
異位性皮膚炎
蕁麻疹
約百分之二十五的患者會有家族史
皮膚上反覆出現丘疹、皮疹
較嚴重者會伴隨眼皮、嘴唇、耳朵或臉部腫脹
極少數會出現呼吸道緊縮,造成呼吸困難窒息
約20﹪~30﹪是因過敏原引起
食物過敏
吃過某類食物之後立刻出現紅疹、發癢,或片狀的蕁麻疹
或出現慢性腹痛、絞痛、脹痛症狀
反覆出現噁心、嘔吐現象
其嚴重性與吃下的食物量成正比
過敏症狀綜合如下:
呼吸系統
氣喘(呼吸急促、慢性咳嗽、夜間咳嗽)
過敏性鼻炎(打噴涕、流鼻水、鼻癢、鼻塞)
眼睛
過敏性結膜炎(眨眼、紅眼,眼睛癢腫、黑眼圈)
腸骨系統
腸骨道過敏(腹瀉、腹痛、腸痛、噁心、嘔吐)
皮膚
異位性皮膚炎(皮膚劇癢乾脫屑溼疹、紅斑、丘疹)
蕁麻疹(皮膚突發性之紅腫塊、癢疹)
最常見過敏源
吸入性:
存在於空氣中,經由呼吸道進入體內,如:塵璊、蟑螂、黴菌、動物毛皮(狗毛、貓毛)、花粉、空氣污染物。
食入性:
隨著食物經由消化道進入體內,如:牛奶、蛋白、有殼海鮮(蝦、蟹)、花生、食品添加物、藥物。
接觸性:
皮膚接觸所引起。如:清潔劑、化妝品。
注射性:
由藥物注射或蚊蟲叮咬所引起。
常見的有食物:
如海鮮、蛋奶類製品、豆類、核果類、茶、咖啡、巧克力、草莓、芒果等
藥物、細菌或病毒感染、蚊蟲咬傷。
其它較少被注意到的因素有冷熱之刺激、情緒或是壓力,
約有一半的患者,是找不出其誘發因子。
過敏原理
急性過敏反應(Immediate type Hypersensitivity):
接觸過敏原後約30分中內反應,主要媒介物質為IgE、胖細胞與組織胺。
慢性過敏反應(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):
接觸過敏原後約24-48小時後反應,主要媒介物質為T細胞、巨噬細胞等。
過敏的發生:
具有過敏體質者,與過敏原接觸後,會促使淋巴球產生過敏性抗體,並附著於肥大細胞(一種與過敏反應有關的細胞)上造成個體被敏感化;當此個體再度接觸相同的過敏原時,會使肥大細胞釋放出過敏介質而引發過敏疾病。
過敏的影嚮
急性過敏之流行病學:
根據衛生署統計民國90-94年間,氣喘相關疾病均排名為第11大死因。
民國90-94年間共造成7450人死亡,每10萬人死亡率約為6.61人。
台灣百分之八十的過敏為塵璊所引起。
如果有家族過敏病史:
如果父母親其中一人出現過敏疾病時,小寶寶得到過敏疾病的機會約為1/3。
如果父母親兩個人都有過敏疾病時,則小寶寶得到過敏疾病的機會約為 1/2到2/3。
遺傳的傾向以母親較為重要。
了解體質健康生活:
身體不斷慢性發炎,您如何能不老化?
自由基不斷生成,您可知道影響有多大?
青春痘、黑眼圈、粉刺等,是您美麗殺手嗎?
您有下列症狀嗎?
失眠、焦慮
不明原因頭痛或偏頭痛
青春痘、黑眼圈、粉刺
胃灼熱
發育不良或過動
肌肉不明原因酸痛
您可能是慢性過敏
食物性過敏原為主
再食入實務二小時至數天出現症狀
因為腸胃道之食物分解蛋白進入血液所引起
發生率約34-45/100人
解決方法
吃對東西,讓您不老、不生癌:
均衡飲食,注意營養素的攝取
調節免疫系統功能,提高抗病能力
適當的運動,清除體內自由基,達到抗氧化的目的
過敏原檢測之保健
避免接觸過敏來源
了解身體免疫球蛋白的圖譜
吃的更健康、生活無負擔
延遲老化、美麗更年輕
瞭解自己體質,您需要做:
急性過敏原檢測IgE:
為吸入性過敏原,如黴菌或塵璊等,應請受試者注意環境衛生,勤加清洗與曝曬棉被枕頭、避免使用地毯等措施。
慢性過敏原檢測IgG:
如為食入性過敏原時,應避免再食用含有該項過敏原的食物至少3個月以上。
有些陽性反應的食物我沒有接觸或食用,為何還會如此?
食物有許多交叉反應的情形,如:核果類的食物(杏仁、堅果、腰果等,瓜類如均屬葫蘆科,如香瓜與哈密瓜)
有些人是對物種內的相似性蛋白過敏,因此當對一種魚類有過敏時,其他也有反應(毛屑類也有此情形)
食物添加物、木瓜酵素、萃取物
宜蘭縣宜蘭市260同興街97號 服務專線:(03)935-6414 服務傳真:(03)935-8497
聖心聯合診所 2011版權所有‧建議800 x 600以上解析度觀看本網頁